菌物讲堂 | “健脑益智”金针菇
2022-05-05
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 (Curt.: Fr. ) Singer.

【名称别称】:冬菇、朴蕈、绒毛柄金钱菌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补肝,益肠胃,抗癌。主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
【中医古籍】:《中国药用真菌》:“利肝脏,益肠胃,抗癌。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及肠道溃疡、学龄儿童可以有效地增加身高和体重。”;《中国中药资源志药》:“用于肝炎,慢性胃炎。”
营养成分
Nutrient composition

金针菇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种菇类,它既是美味的食物,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
金针菇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金针菇还含有多糖、牛磺酸、麦冬甾醇、细胞溶解毒素、冬菇细胞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常食用能够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预防肝脏疾病和肠胃道溃疡,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
药理作用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1、抗肿瘤
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的金针菇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主要通过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干扰肿瘤细胞生化代谢和有丝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方式来抵抗肿瘤。
2、降脂
金针菇中的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内的酶分解和消化道吸收,但是能够与胆固醇、胆酸结合,减少人体肝脏中胆酸的堆积,促进胆固醇代谢为胆酸,降低人体小肠中胆固醇含量,干扰小肠对脂质的吸收。从金针菇中提取的多酚化合物也具有延缓LDL氧化的作用,具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力。
3、保护肝脏
在金针菇中分离到α-(1→4)-D-葡聚糖,是一种水溶性多糖(FVP2),能够增强小鼠初级肝脏细胞的生长,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细胞内丙氨酸转氨酶 (ALT)的释放。此外,金针菇多糖还能提高肝脏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小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抑制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具有保肝、护肝的效果。
4、改善记忆
金针菇多糖可有效改善东莨菪碱引起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采用金针菇多糖治疗大鼠,能有效防止大鼠抗氧化防御酶活性的降低,阻止东莨菪碱引起的大鼠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升高,改善脑部氧化应激反应,为治疗前脑基底类胆碱神经元的缺失、脑部活性氧产生和氧化酶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损伤疾病提供药物基础。
5、抗疲劳
金针菇多糖溶液能显著降低腓肠肌收缩幅度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金针菇多糖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显著降低运动疲劳大鼠的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大鼠血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加速大鼠运动后恢复期血乳酸的清除,促进机能恢复。
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Ⅱ

有关文献报道,以YAD-1细胞作靶细胞,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对照组淋巴细胞转化指数1.23±0.25,自然杀伤细胞杀伤力34.23%±6.45%;金针菇组淋巴细胞转化指数1.94±0.43,自然杀伤细胞杀伤力52.53%±7.60%。表明:服用金针菇提取液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进一步表明金针菇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实用方剂
Practical prescription

食疗方剂
1、红枣金针菇汤
原料及做法:鲜金针菇、红枣各100克,调料适量。煮汤食用。
功效:能补脾胃,生津益气。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食少、肝炎、肠胃溃疡、高胆固醇者食用。
出处:《中国野菜食谱大全》
2、金针菇粥
原料及做法:金针菇50克,糯米100克,油盐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儿童常食可提高智力,促进发育。
出处:《常用食物的药用与宜忌》
3、金针菇雪球
原料及做法:金针菇150克,菱肉、藕各50克,蛋清2克,调料适量。菱肉、藕剁蓉,加蛋清、淀粉、调料做成丸,入油锅炸成雪球;金针菇焯水后,拌调料,与雪球一同装盘,撒糖,淋色拉油即成。
功效:能健脾开胃,镇心,散瘀。治慢性泄泻、消渴、高胆固醇及心脑血管疾病。
出处:《药膳指南》
4、金针菇炖猪蹄
原料及做法:金针菇100克,猪蹄1只,调料适量。炖汤。
功效:能补益气血,通乳。用于体虚、气血亏虚、贫血、头昏眼花、短气乏力或产后气亏乳汁少等症。
出处:《中国野菜食谱大全》
5、金针菇春卷
原料及做法:金针菇120克,猪瘦肉100克,鲜虾仁、冬笋各50克,春卷皮12张,调料适量。上料细切,加调料,煸炒至八成熟,作馅用,做春卷如常法。
功效:能补中益气,利膈爽胃,清热清痰。常食可滋阴润燥、补肾壮阳、补益身体。
出处:《食用菌的妙用与忌口》
友情链接
黑龙江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真菌免疫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菌物药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菌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黑龙江省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站地图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