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14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菌物学术讲堂 | 竹荪
2021-10-27



PART.01

医学典籍



     

       竹荪又名竹参、竹萼、竹花、网纱菌、鬼打伞等。《本草纲目》记载:“此即竹菰也。生朽竹跟节上。装如木耳,红色。味如白树鸡,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古代:清朝时期,竹荪曾是慈禧太后最喜爱的“宫廷贡品”;公元1911年,经四川地方推荐进入日本,日本食用后,将其誉为“真菌之花”。


       现代:1972年,美国特使访华,受我国政府以竹荪盛宴款待;时至今日,竹荪一直是国宴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其“菌中皇后”之称,也已经享誉国际。


PART.02

营养价值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作为食疗佳品的同时,近代开始更是国宴上不可或缺的名菜



       

       竹荪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粗蛋白含量高于鸡蛋,而且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极易被机体吸收利用,可快速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糖,其中均匀多糖和非均匀多糖都非常丰富,如膳食纤维素、D-半乳糖、D-甘露醇、木糖、葡萄糖等,因此竹荪具有明显的机体调节功能和防病作用。


PART.03

现代药理研究




01.抗肿瘤及免疫恢复作用

       据杜昱光等人研究报道:用深层发酵技术获得竹荪营养菌丝体,经粉碎后提取,对常规接种S-180实体瘤后小鼠,用竹荪提取液每日1次,连续9天进行灌胃后观察;竹荪提取液抑制肿瘤率高达43.6%,具有明显抑制S-180实体瘤的作用。


02.降血脂及血压作用

       林海红等通过对60只成年雄鼠实验体分成5组,通过服用不同剂量的竹荪粉进行为期6周的分组对照实验。

       结果表明,竹荪粉对正常血脂大鼠无显著影响,添加竹荪粉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大剂量组效果更为显著。说明实验体使用一定剂量的竹荪粉有预防高血脂的作用。


03.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竹荪在有自由基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像单糖那样,多糖分子也可以自动氧化,产生新的有机自由基,使多糖本身产生的有机自由基与它清除的自由基达到平衡。而在低浓度下,减少了多糖分子与自由基引发剂的反应概率,表现出多糖清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


04.强保肝作用

       罗鹏等采用三氧化二砷制备砷中毒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亚慢性实验,研究了竹荪提取液对实验体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竹荪具有诱导抗氧化酶活力增高的作用,对三氧化二砷所致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PART.04

临床应用



       

       杨金梅对竹荪冲剂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20例,治疗组30例;每天3次,一个疗程7天。得出如下结果:



PART.05

实用验方&美味食方





治慢性支气管炎

竹荪、银耳各6克,淫羊霍3克。竹荪、银耳用冷水涨发,加冰糖、猪油、淫羊藿,隔水炖烂,去淫羊藿服用。

《贵州民间方药集》


治咳喘、消渴、助消化、补气强身

竹荪、沙参各40克,鹌鹑蛋20个。沙参水煎取汁,鹌鹑蛋煮熟去壳;锅内加清汤、沙参汁、调料烧开,放入竹荪、鹌鹑蛋煮至入味。

《中国食疗》


治脾胃虚弱、食欲缺乏

竹荪15克,鸡肉200克,清汤、调料各适量。煮汤食用。

《食用菌的妙用与忌口》


止咳、止痛、补气

竹荪、糯米各适量,泡茶服

《蕈草医方集成》



1.竹荪紫菜汤

原材料及做法:干竹荪15克,紫菜2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麻油各适量。煮汤,分2次食菜喝汤。

功效:治高血压病肝肾阴虚型

出处:《中国食疗》

2. 竹荪猪肝汤

原材料及做法:水发竹荪、猪肝各100克,清汤、调料各适量。

竹荪焯水切片,猪肝去筋切片用湿淀粉挂芡;锅内倒入清汤烧沸,放入竹荪、调料,再沸后放入猪肝,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性贫血、产后贫血者食用。

出处:《食用菌的妙用与忌口》

3. 竹荪豆苗

原材料及做法:竹荪25克,豌豆苗100克,清汤、调料适量。

竹荪泡发切片,焯水后控干;豌豆苗洗净,在沸水中略烫捞出;清汤煮沸后,加调料,倒入盛有竹荪、豌豆苗的汤碗内。

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出处:《食用菌的妙用与忌口》

4. 竹荪莲子汤

原材料及做法:竹荪25克,鲜莲子50克,清汤、调料适量。

竹荪泡发切段,鲜莲子焯水去皮、芯;上料在沸水中煮至熟透,加清汤调料煮沸。

功效:清热解毒,凉毒,凉血,利水,化痰。适用于体质虚弱、精血不足、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及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病患者的饮食调理。

出处:《中国野菜食谱大全》


© 2016 黑龙江省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站地图   使用条款

对比栏

隐藏

对比|展开|关闭